方矩管在轧制管坯时,可能会出现轧制抱棒的现象,从而导致停机事故,影响生产的顺利进行。认真分析原因,主要有以下四点:
(一)辊缝过压使压下量增大,导致轧制力升高,使断臼抱棒几率大增。
(二)相邻机架轧辊的转速调整不当,会产生堆、拉钢现象,拉钢使轧制力降低,堆钢使轧制力增高,轧制力高断臼抱棒几率增加。
(三)方矩管的毛管尺寸偏大会使连轧负荷增加,轧制力增高,从而导致断臼抱棒。
(四)辊缝内外差大,辊缝大的一侧轧制力小,辊缝小的一侧轧制力大。在设定的压量情况下,方矩管轧制力偏大的一侧容易发生断臼。
通过上述分析,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方法来改善抱棒故障:
(一)由于累积调整误差,辊缝与实际辊缝的片产可能过大,导致轧制力偏高。为此要求方矩管生产班组交接时必须测量一次实际辊缝,当芯棒规格变化时,也必须测量实际辊缝。
(二)要求相邻机架之间转速修正值差不能大于3%,避免产生过堆、拉现象,造成断臼抱棒事故停机。
(三)当芯棒规格变化≥5mm时必须提出毛管取样,必须根据方矩管的毛管实际尺寸进行调整。当芯棒规格变化<5mm时,必须在脱棒链前测量毛管外径,根据毛管外径尺寸进行调整。
(四)由于轧辊本身装配精度问题,连轧辊内外辊缝经常出现偏差过大现象。所以使用铅块及时测量轧辊的内外辊缝,内外辊缝超差的要立即更换该轧辊。
相关阅读:浅析避免回转窑结圈的四点措施 |